還沒賺錢先背債! 新鮮人學貸平均21萬
Posted: 2017-06-26職場新兵選擇第一份工作的主要考量,認為符合「個人興趣」(64.7%)為首要,其次才考量「專長/所學相關」(55.9%)與「薪資待遇」(52.6%)。根據調查指出,即將步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眼中憂慮「薪水不足以應付生活開銷」、「同事/主管/老闆難相處」及「能力不足無法應付工作所需」,顯見起薪低落、人合以及自信心不足,已成為新鮮人就業最擔心的三大隱憂。進一步了解新鮮人的經濟壓力,今年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中,有高達4成1受訪者有學貸或其它負債需要償還。平均擔負了205,911元的學貸,亟待繳清,甚至有1成7的學貸金額高達31萬元以上。
順應全球化趨勢,今年畢業的受訪新鮮人中,有高達6成3有意赴海外工作,其中包含26.1%屬意短期外派工作、25.9%欲從事海外正職工作,另11.1%則偏好打工渡假。赴海外工作的主要原因仍以「開拓國際視野/成為國際人才」、「國內薪資環境低落」、「取得海外工作經驗/為職涯加分」為主。進一步詢問有意赴海外工作者的期待薪資,平均落在50,905元的水準,明顯高出新鮮人台工作的平均期望薪資(32,265元) 5成8。
李大華分析,學貸的普及雖然減緩了不少家庭學子在就學時的經濟壓力,但同時也造成了新鮮人一出社會即負債數十萬的異象,讓「入不敷出」成為新鮮人進入就業市場最大隱憂;若以1111人力銀行調查今年企業願給予的新鮮人起薪28,004元計算,新鮮人的學貸,至少要順利找到工作後,不吃不喝7.35個月才能順利償還,若加計預估的待業期2.4個月,新鮮人畢業後的第一年機乎都在還債,反應示出現代年輕人的職涯悲歌。
李大華進一步分析,隨著產業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多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加上各國對境外人才的態度日趨開放,使得人才移動的版圖隨之擴張、海外工作不再遙不可及。而新鮮人眼見國內薪資的局限,對海外工作的接受度也日益增加,從海外期望薪資高出國內期望薪資5成8,不難看出,薪資成為新鮮人赴外直接的誘因,而國內青年就業困境,也讓不少新鮮人盼透過海外經驗為個人職涯加值,開創新局。
李大華建議新鮮人,求職除了考量個人興趣、專長之外,在選擇工作時更應將產業前景及職務發展,列在起薪待遇之前;同時,新鮮人更應將企業的人才培育資源列入考量,才能在做中學、盡快脫離「菜鳥」行列,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才。為協助新鮮人順利進入指標性知名企業,1111人力銀行近期執行畢業季專案,廣納全台各產業、各領域知名企業優勢職缺,包括鴻海精密工業、上銀科技、訊聯生技、台灣杜邦、新唐科技、中華精測科技等。以知名企業為就業目標的新鮮人,請盡快上1111人力銀行投遞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