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5企業表態支持揭露薪資 2成8直言不應干涉市場
Posted: 2018-12-06【作者:黃綉閔】
今年8月在勞動部召開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上,勞資雙方協商角力,拍板明年元旦起月薪調高至23,100元、時薪150元,根據1111調查發現3成8(38.2%)的企業主認為,調高基本工資會增加人事支出,受到影響的企業平均增加5.3%的人事成本。進一步詢問,提高基本工資是否影響人力進用,在受到影響的企業中有(60.42%)會因此調整年度徵才計畫,其中有(20.51%)選擇增聘正職人員,另外有(17.01%)選擇限縮徵才。透過交叉分析也發現,受到影響的產業以「民生服務業」影響最大。
為了帶動上市櫃公司的良性循環,金管會宣布明年6月底以前要揭露員工的平均薪資等資訊,同時針對指標進行標示,要揭露所謂的「小氣雇主」,對此將近6成5的企業持支持的態度,包括(47.88%)認為需有配套措施,以及(16.98%)全力支持,但仍然有(28.51%)認為政府不應過度干涉就業市場。
而被視為影響未來5到10年全球經濟走勢的美中貿易戰,更為景氣投下變數,在暫時休兵的現況下,已經有1成8的企業開始調整產業布局,其中包括近1成的企業主減少國內人才進用,卻也有(5.97%)的企業主增加國內人才進用,看出多數企業主對於貿易戰的影響還在評估當中,對未來的產業走向、佈局尚未掌握確切的方向。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分析,民生服務業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投入,其中還有為數龐大的計時人員,因此受到基本工資調漲的衝擊最大。而此次基本工資調漲,時薪的調幅高於月薪,在人力進用上,在預算許可的狀況下會促使企業主轉而聘僱正職員工,一但人力成本不堪負荷,企業主反而會因為成本提升而縮減聘僱的人員。
何啟聖也提醒,在勞工權益抬頭的趨勢下,公開上市櫃公司的員工平均薪資與最低工資法草案,都是為了提升勞工的福祉,讓企業的經營走上制度化,為了不讓基本工資審議淪為喊價,勞動部新出爐的「最低工資法」草案,不但具有法律位階,同時將消費者物價指數納入應參採指標,對於勞工權益更有保障,建議企業主應該將薪資的調漲視為固定成本,透過產業升級擴大獲利,把企業經營當作社會責任的一環,而非以壓縮人力成本作為盈利來源,才能共創勞資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