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助攻 加速生技領域大數據發展
Posted: 2020-10-28【作者:記者林育如/綜合報導】
國立嘉義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廖慧芬教授(右三)
2020年,討論度最高的話題莫過於疫情的發生、及5G的到來。疫情重啟了普羅大眾對生物科技的高度重視;5G高速、低延遲、多連結的優勢特性,激發了跨產業的合作想像。兩者看似相異的領域,當「生技」VS.「5G」如何攜手激盪出火花,改變人類的生活?研究領域及專長涵蓋基礎與轉譯醫學 (translational medicine)應用開發的「國立嘉義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教授廖慧芬直指,5G應用能帶動生技升級,加速其發展。
廖慧芬教授指出,生物科技包羅萬象,涵蓋範圍極廣,包含:農業、食品、及醫藥等各領域,更與機械、電機、電子、資訊等進行跨領域的結合。例如:在農業領域,生物科技不僅在農耕實務方面提供更有效率的產能,進一步跨領域改良機械設備與整合無人機與遠端監控等,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生產履歷與生產技術精進,可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外,還能做好病蟲害防治之用藥安全,讓消費者糧食無虞、且吃得更安心健康。
拜5G之發展,在「高速度」、「低時延」、「多連結」的3大特性之下,農民可以透過攝影機連網進行即時觀測田間作物的生長狀況,再針對發現的異常隨時上網至資料庫進行搜尋,甚至透過大數據分析以掌握解決之道,還可利用新型機具及無人機等進行遠端操控,精準提高用藥之劑量與均勻度,並避免農民因傳統人工噴藥之危害。因此,5G之結合也同時帶動農業生技之升級。


↑透過無人機的遠端監控、操控,帶動農業生技之升級。(圖/國立嘉義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廖慧芬教授提供)
另外,廖慧芬教授再以生醫發展為例,醫學領域涵蓋:檢驗、診斷、內科用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疾病預防、老年醫學、與長期照護等,從病人進入醫療院所起,便希望獲得最快速的疾病診斷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醫藥之生物科技推動,除傳統的基本檢驗項目,更引入大數據的基因與分子檢測,例如利用新式的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的定序技術及概念,配合5G之高效率快速連結至全球各大資料庫進行交叉檢索與分析比對,歸納出對症之標靶治療策略,結合AI人工智慧與外科機器手臂之遠端操控,甚至防範於未然以提供最佳的疾病預防與照護之方針,這些都是未來個人化精準醫療之發展趨勢,同時與5G的配合應用勢必密不可分。綜合上述,生技領域一直都是以廣納各知識領域的態度,不斷地更新進步,也期許台灣在邁入5G的世代,加速生技發展腳步,為世界人類福祉再創另一新境界。
>> 按讚加入1111粉絲團 活動不漏接
www.1111.com.tw/102448/
www.1111.com.tw/102448/
>> 加入1111 Line好友 掌握求職快訊
www.1111.com.tw/102450/
www.1111.com.tw/102450/
>> 工作新鮮事 都在1111 IG
www.1111.com.tw/102449/
www.1111.com.tw/102449/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www.1111.com.tw/12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