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私權保護政策 管理者登入 FB粉絲團 職涯發展組 文化大學
> 產業資訊 > 專訪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談培育領導人才 化不可能為可能

專訪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談培育領導人才 化不可能為可能

Posted: 2020-11-02

【作者:媒體中心/綜合報導】

科技部在台灣的科技發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次很榮幸能夠邀請到科技部陳良基部長(2017/12/08 時任部長)接受「BioGroup生技人才交流平台」的專訪,分享對於台灣生技人才的培育、生技產業的發展趨勢與願景,以及對「BioGroup生技人才交流平台」的期許。

 

科技領域的觸媒 連結產官學研各環節

談及科技部,部長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表示:「科技部一直以來都是扮演一個『觸媒』的角色。」觸媒,在化學反應中指的是催化劑,提供一個活化的能量,加快反應的完成。從研發、技轉到創業,科技部在每個階段都能提供不一樣的協助,把生技領域的各個環節串連在一起。於前端提供資源,讓生技研發團隊得以進行具領導性且更深入的研究;後段則成立創新創業聚落,搭建海內外聯繫橋梁,架設技轉平台,營造友善的創業環境,鼓勵學術研究成果產業化,形成正向循環。

 

台灣目前共有四個生技產業聚落,涵蓋九個生技園區,北至南港,南至屏東,匯集眾多類型生技產商。每個園區著重在不同的重點發展項目:如新藥研發、醫材設備、生物製劑開發、原料藥、微創手術器械、現代中藥、動物疫苗、動物育種等。近期,科技部更計畫於竹北生醫園區推動特色醫療聚落,園區內的第二生技大樓也將在兩年後完工。

 

由學研成果走向產業化,一直以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牽涉到人才、法規、資金等各種因素。作為政府、學界與業界之間的溝通橋樑,科技部除了核發各項研究計畫金費,給予研究單位最直接的支持外,亦於民國100年起陸續推動「研發成果萌芽計畫」與「研究育苗專案計畫」,從源頭找尋學研單位具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協助促進具潛力的研發得以順利產業化,以連結科學研究與商業應用,將研究成果順利導入產業,提升其應用價值。在產業動員的部分,科技部亦協助籌組各式聯盟,以增加同業間的合作交流,希望透過群聚效應,讓各企業間能相輔相成。

 

以醫材、藥物等領域而言,其研發從開始到取得核可上市販售歷時多年,因此將具商業價值的研究成果具體化、成為實際應用的產業,持續的資金挹注十分重要,每個階段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若在發展過程中斷資,則猶如踏入「死亡谷 death valley)」。部長表示,為使台灣生技研發得以順利商轉,政府亦積極引導國外廠商與資金的投入,例如科技部與國發會近期合作推動成立國家投資公司,整合國內外資金,期望為相關研發人員提供穩定資金來源。

 

數位醫療勢在必行,台灣的優勢在哪裡?

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的走向,部長認為:「選題相當重要。」因為資源有限,所以「錢必須花在刀口上」,這也是成敗的關鍵。其次,則是跨領域的整合,除了近年快速發展的精準醫療外,結合台灣傳統強項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產業,推動數位醫療的發展也是台灣的另一個契機。數位醫療並非僅僅只是醫材的數位化,而是著重在系統的整合,科技部協助各大學附屬醫院進行醫療系統整合,讓醫療資訊數位化,除了能加速病患就診程序,也能方便醫師進行診斷。

 

台灣生技領域的研發絕大部分來自各個醫學院,而台灣的醫學體系實力雄厚,是台灣的優勢,鮮少有其他國家能像台灣一樣擁有如此密集的醫療設施及良好的醫療水準。因此,若能再加上台灣IT產業的強項,將讓生技產業的發展更為蓬勃。部長強調:「未來有很多東西跟 IT 都是密不可分的。」比如,運用IT優化影像處理、更快速且精確的大數據分析等,皆能幫助醫師在診斷上有更正確的判讀,並且給予更適當的治療。另外,台灣建立多年的健保資料庫也是利基之一,衛福部正在研擬有限制的健保資料庫開放,提供研究人員進行藥物篩選等相關研究。早期在龐大的資料庫要找出可以使用的部分有如大海撈針,而現在透過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能將這些資料庫的累積「點石成金」,快速挖掘出真正有價值的目標資料。

 

單有專業還不夠,具備國際觀方成領導人才

整體社會的進步,需要具有前瞻視野的領導者來帶領大眾。面對台灣新一代生技人才的培育,部長認為:「人才,尤其是具有領導能力的人才,可以把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因此關鍵是在培育出好的領導者。」在傳統的教育制度下,台灣年輕學子在研究領域雖然表現傑出,然而,隨著全球化浪潮來臨,無論是學術或產業界都逐漸需要具有勇於創新、具有領導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步。

 

對於「Bio-Group生技人才交流平台」的創建,他認為:「一個專業的平台,能夠凝聚專業人士,彼此交流切磋,激盪出更多火花,而機會就可能蘊藏在這些火花之中。」透過平台的創建,提供給台灣海內外的產、學、研生技領域人才更直接的交流機會,讓國內的生態圈得以更貼近國際脈動,也讓旅居國外的先進能夠傳承經驗於台灣,為台灣生技人才開拓視野與機會。這樣的做法與科技部對於人才培育的理念不謀而合,科技部每年都會釋出一些名額,鼓勵學生、博士後、老師等生技領域人才出國學習,透過與國際頂尖單位、創新團隊的合作,扎穩基本功,培養國際視野與專業素養,再將所學帶回台灣,「送對的人出去,再讓對的人回來。」自然能夠培養出一群具國際視野的領導者,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未來帶來新的契機。

 

相關連結: http://twbiogroup.org

 

(全文已獲BioGroup生物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授權全文刊登)

https://twbiogroup.org/scienceList.aspx?pn=33

 

>> 按讚加入1111粉絲團 活動不漏接
   www.1111.com.tw/102448/ 
>> 加入1111 Line好友 掌握求職快訊
   www.1111.com.tw/102450/
>> 工作新鮮事 都在1111 IG
   www.1111.com.tw/102449/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www.1111.com.tw/128303/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