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團隊研發強效低副作用鴉片類止痛藥 獲未來科技獎
Posted: 2020-11-24【作者:記者陳恆光/綜合報導】
↑合照(左起):張俊彥所長、葉修華副研究員、翁紹華副研究員、吳秀英主任秘書。(圖/國衛院提供)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翁紹華副研究員與葉修華副研究員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比嗎啡更快及更強效止痛效果的化合物,同時兼具較少心肺功能抑制、腸胃功能抑制及依賴性等副作用,是一種新穎安全的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有助於開發更優良的止痛藥。研究成果獲得美國與中華民國專利,也在今年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的肯定(雜環化合物及其用途)。
鴉片類藥物如嗎啡,是臨床上最常用於強效止痛的止痛藥,然而使用嗎啡往往引發各種嚴重的副作用,例如:抑制心肺功能導致病人死亡、抑制腸胃功能導致病人承受便祕之苦、鎮靜作用讓病人的生活品質下降、長期使用可能有成癮性而成為藥物濫用的社會問題等。

翁紹華博士與葉修華博士多年來致力於開發新穎鴉片類止痛藥,希望能有效解決目前鴉片類止痛藥普遍的副作用問題。而傳統鴉片類止痛藥的止痛效果及各種副作用是因藥物活化了「鴉片受體」。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活化「痛敏肽受體」不僅不會降低鴉片類藥物的止痛效果,還能減輕諸如依賴性、腸胃功能抑制等副作用。於是,開發可以同時活化鴉片受體與痛敏肽受體的止痛藥成為趨勢,其中一個代表性的藥物為cebranopadol,目前在臨床三期的階段。
國衛院經過多年的研究,在翁紹華博士帶領下已經成功地發展出一系列具有強效止痛效果,且副作用較低的「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其中有多個化合物具有比嗎啡更速效且更好的止痛效果,並且具有可專利性。而葉修華博士則建立了穩定的活體內外活性檢測平台,可進行各種活體外的活性檢測工作,篩選出有望在活體內展現止痛效果的化合物。
活體內的檢測除了止痛效果之外,也包含了多種副作用的檢測,像是:腸胃功能抑制、耐受性、依賴性等。同時,團隊也進一步研究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在體內所啟動的訊息傳遞途徑,希望能夠釐清化合物在動物藥理方面的副作用與生物分子層次的作用機轉間的關聯性,並有助於開發更優良的止痛藥。
為使人們減少病痛的折磨,疼痛控制的需求一直存在。因此開發出可速效、強效止痛,但又有比嗎啡更低的副作用的藥物,將會對於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於疼痛控制這一環節,提供一個更好的藥物選擇。
※研究論文已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23523416307310
《Neuropharmacology》: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8390818306610?via%3Dihub
>> 按讚加入1111粉絲團 活動不漏接
www.1111.com.tw/102448/
>> 加入1111 Line好友 掌握求職快訊
www.1111.com.tw/102450/
>> 工作新鮮事 都在1111 IG
www.1111.com.tw/102449/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https://www.1111.com.tw/12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