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消費趨勢 理性比價追求感性價值
Posted: 2022-07-19【作者:記者潘冠霖/綜合報導】
通貨膨脹讓民眾甚感焦慮。圖源:123RF
2022 年國內外經濟局勢震盪,帶來全新考驗。過去一季台灣民眾透過 Google 搜尋引擎查詢「通膨」關鍵字的熱度,甚至超越俄烏戰爭等事件,顯示人民對經濟不確定性的焦慮程度。為了協助台灣企業掌握最新變化、掌握大眾需求、共同活絡經濟,Google 調查了 1,730 名 18~69 歲的台灣消費者、剖析 3,400 條消費歷程,並執行多項研究和訪談,發表 《 2022 台灣智慧消費關鍵報告》,希望能啟發台灣企業,找到更多應對經濟變局的策略。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台灣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年增率創下近 10 年新高;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估,台灣未來通膨仍比其他成熟的經濟體穩定。再加上台灣社經結構改變、每戶人口跌破 3 人,排除通膨影響,每戶可支配所得仍增加,使得 2020 年的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與 2011 年相比增加 33%,顯見台灣仍蘊藏待開發的消費潛力。
Google 的調查發現,有 77% 的受訪者會比以往參考更多的資訊來源才做消費決定,消費能力穩健的另一面,也體現人們的需求更趨向個人化、精細化;而在一段消費歷程中,人們更可能穿梭在多達 7~12 個虛實資訊的管道之間,反覆確認產品可信度、精打細算。但Google 也觀察到,雖然大眾在消費時,依然會理性地比較規格、功能或是價格,但感性因素的影響也悄悄增加,顯現大家無論是購買家用品或是房屋,已經不是只在意 C/P 值,更著重追求感性層面的價值,因此企業也要回應大眾對高質感、個人化、便利性的需求。
歷經2020 年疫情帶來的「訓練」,消費者在數位環境下,對網購、叫外送、遠距⼯作等事物,由適應到習慣再到嫻熟,⾏為融合虛實於無形,連帶影響消費決策模式。品牌與消費者買賣雙⽅原本分明的界線,將隨之模糊。從單向買賣,到長期互動的亦商亦友新關係,供需關係轉變是危機或轉機,端看品牌如何結合觀察⼒與⾏動⼒,⽤「⼼」創造共好價值。
延伸閱讀:
Google退流行?年輕人都用它搜索新知
廉價航空時代將過去?疫情下廉價機票危機
立體彩色VR看診 揭高齡醫療元宇宙!
綠能新科技!生質能面板掀能源趨勢
1指點入看錢景:
找工作快上1111人力銀行 https://www.1111.com.tw/
想找更多兼職打工 https://parttime.1111.com.tw/
科技新知請上科技島https://www.technice.com.tw
youtube強檔影音 1111人力銀行一次滿足 https://www.1111.com.tw/162804/
1111產經新聞網 職場產業最核心 https://www.1111.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