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 成大3團隊奪2金1銀
Posted: 2022-08-16【作者:記者姜翔/綜合報導】
「惡地協作區域共學圈」團隊連結大學專業挖掘在地特色,提高區域創新效益。圖:成功大學提供
永續行動護地球!國立成功大學3個團隊在「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榮獲2金1銀的佳績,8月12日下午舉行頒獎典禮,成大副校長陳玉女代表出席受獎。成大「相伴2026」團隊因應超高齡社會趨勢,發展大學與在地社區之間的微社群,奪下「SDG 3健康與福祉」金牌;「惡地協作區域共學圈」團隊協助極限村落發展在地經濟,奪下「SDG 11永續城市」金牌;「臺南永康復國韌性社區」團隊以大學之力輔導社區提升災害容受力,奪下「SDG 11永續城市」銀牌。成大3獲獎團隊分別發揮專業領域之量能,提出行動方案,具體展現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與價值。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由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今年邁向第二屆,結合8月12至14日的《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舉辦頒獎典禮,逾100家的政府機關、企業、金融、大學、社會企業、NGO等策略夥伴共襄盛舉。
根據統計資料,推估臺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成大相伴2026團隊認為,「老人並非是獨自生活的個體,高齡議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超高齡社會的未來議題應該關心與思考如何能促成高齡者與非高齡者彼此互動與支持的社會結構。」透過建立大學教學研究與在地社群之間的「微社群」,相伴2026團隊讓不同個體之間相互有興趣連結互動、共學共做,甚至合作創業、相互支持。高齡者的生活智慧與技能以及年輕人的新知、對社會的彈性相互合作共創,成為支持老人發展退休新生活、支持年輕人在地就業的創業夥伴。
1.成大相伴2026計畫,學生與長輩一起動手搭建社區棚架。圖:成功大學提供
成大「惡地協作區域共學圈」團隊深耕臺南與高雄淺山地區,透過惡地協作專案建立區域共學圈,協助極限村落發展在地經濟。團隊從「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大主題出發,連結大學專業挖掘在地特色發展出深度旅遊體驗、系統性分析在地產業資源與社會動能,發展跨區產業振興網絡及策略行動、透過建立惡地數位人文及空間資料庫,提高區域創新之效益等。成大團隊致力翻轉偏鄉為協作夥伴及學習區域,打破象牙塔,最大化教育資源效益,建立永續城鄉之共學及創新組織。
根據世界銀行分析資料顯示,臺灣因為地理因素,使其為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風險在全球名列前茅,建構具有災害容受力的韌性社區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臺南永康復國韌性社區」團隊著重在社區民眾自主性,民眾能自行來完成多數的工作,透過成功大學擔任協力團隊進行輔導訓練,成為營造韌性社區的主要推手,協助社區進行風險辨識以及各項工作推動,有助於在災時或災後引導居民自助、互助,使公部門的能量更易進入社區,並藉由持續運作機制建立,使資源投入效益擴大。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科技島社群 Tech Nice
https://www.technice.com.tw/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知名大學聯合校徵
https://www.1111.com.tw/campu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