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私權保護政策 管理者登入 FB粉絲團 職涯發展組 文化大學
> 產業資訊 > 台積電赴美「弱台化」 黃齊元:考驗人才供給分配

台積電赴美「弱台化」 黃齊元:考驗人才供給分配

Posted: 2023-01-03

【作者:記者陳士勳 / 綜合報導】

黃總裁提到正確說法應是「弱台化」而非去台化。圖片來源:藍濤亞洲

 

台積電赴美設廠引起許多產、官、學界人士的關注,「去台化」這3個字,更是近期常在半導體議題出現的字詞,著名精品投資銀行「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提到正確說法應為「去集中化」或「弱台化」,從台美雙方各自的供需層面思考,必定會有人才外流的現象,考驗台灣的人才供給與分配。

 

黃總裁表示,台積電外派500名工程師赴美,不能單看人數,還得顧慮外派人才的比例和程度,畢竟前往美廠是從事極具高度專業和技術的工作,若把公司人才區分為A、B、C三個等級,「去美國肯定都是A級人才,總不能派C級人才,500名工程師看似不多,但如果全都是菁英,那當然就多。」

 

黃總裁指出,雖然不是一口氣大量挖走台灣人才,卻是逐漸、持續的過程,短期影響可能不大,但長期下來,可能迫使台積電輸出更多人力到美國,「不是說從台灣挖走人才,台積電就會倒閉,這才叫去台化,重點是被外派的菁英多寡以及長期趨勢,所以應稱為弱台化。」

 

黃總裁觀察,臺灣工程師擁有「吃苦耐勞」的水牛精神,國外員工未必如此敬業,難以用臺灣員工標準,衡量美國員工,因此才有「同工不同酬」,一間公司實施兩套員工守則的「一國兩制」現象,「就像需要人手時,就不太可能要求美國員工加班。」不過這非長久之計,還是得想辦法平衡,「要就降低美國人薪資,不然就調高台灣人薪資,當然前者是不用去設想的。」

 

黃總裁形容,晶片是美國戰略物資,台積電是最佳傭兵,等到美國興建更多廠房,人才外流會更嚴重,「美國不可能讓美廠形成購買很多頂尖設備,卻無專業人士操作的爛尾樓。」即便台積電已在臺灣規劃1奈米、2奈米等先進製程,但美國還是會要求得同步跟進,「就像這次3奈米一樣,沒多久就有在美設3奈米廠的消息。」

 

黃總裁認為,台積電赴美時機太晚,臺灣人才「性價比」(CP值)太高,也是先前台積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拓展海外據點的原因,「但當公司變成世界級企業,就要與世界接軌。」全球化照理說,應是市場、工廠在國外,研發總部在台灣,然而,現在台積電到美國、日本等國家設立據點,把優秀研發人才一直輸往美國,無疑是最傷腦筋的因素。

 

黃總裁說:「全球化不是這樣做,現在是派整批年輕的特戰部隊過去。」這些人員們都是台積電未來的中流砥柱,會讓留在臺灣的半導體人力,長期產生青黃不接的現象。此外,除了台積電本身,與台積電供應鏈有關的配套廠商,也都會紛紛前往美國,間接帶走許多人才,從整個生態系觀點來看,對台積電影響不大,但對台灣長期影響缺很大。

 

延伸閱讀:
台積電3奈米南科量產擴廠 王美花:無去台化但得國際化

 

原文出處:

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149298

 

#台積電#弱台化#去台化#半導體#藍濤亞洲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