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點分析/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系主任張怡君:結合理論與實務「T型」跨域人才最具競爭力
Posted: 2025-02-27【作者:記者孟圓琦/綜合報導】
靜宜大學資管系主任張宜君建議,選擇志願時,不應只考量「熱門產業」或「學校排名」,而應從興趣、能力、資源、產業趨勢等多方面做綜合評估。(圖/靜宜大學官網)
在今(114)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共有12萬餘人報考,昨(25)日公布成績後,考生們才開始面臨申請入學選填志願的難題。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系主任張怡君建議在選填志願時,應綜合考量個人興趣、學系發展與未來職涯規劃,而非單純以「選系不選校」或「選校不選系」的方式決定。
對於今年剛取得學測成績的同學們,張怡君提供3點建議:
1. 該選系還是選校?權衡因素應包含「這些」
在選擇學系時,張怡君表示應首要確認自身對該領域的興趣與適性。以資訊管理(MIS)學系為例,資管系融合資訊技術與管理應用,涵蓋跨領域學科,適合對數據分析、智慧企業及商業決策有興趣的同學。若確定自己喜歡這類領域,宜優先考察學系的課程規劃與發展方向,並進一步了解該校的資源(如師資、實習機會、產業連結等)。
1. 該選系還是選校?權衡因素應包含「這些」
在選擇學系時,張怡君表示應首要確認自身對該領域的興趣與適性。以資訊管理(MIS)學系為例,資管系融合資訊技術與管理應用,涵蓋跨領域學科,適合對數據分析、智慧企業及商業決策有興趣的同學。若確定自己喜歡這類領域,宜優先考察學系的課程規劃與發展方向,並進一步了解該校的資源(如師資、實習機會、產業連結等)。
然而,學校的整體資源與學習氛圍同樣重要。包括學校的學習環境、校友人脈與產業連結亦會帶來更多發展優勢,未來在求職或升學時,這些因素也將成為競爭力之一。因此,建議綜合考量學校的整體環境與學系的特色,避免只看排名或單一因素。
2. AI熱潮之於市場需求的影響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確實推動了對資通訊(ICT)產業相關人才的需求,包括自然語言、數據科學、資安與區塊鏈等領域。擁有程式設計邏輯、數據分析與企業資源規劃(ERP)能力的畢業生,確實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因此選擇具備相關技能培養的學系,將有助於同學未來的職涯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確實推動了對資通訊(ICT)產業相關人才的需求,包括自然語言、數據科學、資安與區塊鏈等領域。擁有程式設計邏輯、數據分析與企業資源規劃(ERP)能力的畢業生,確實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因此選擇具備相關技能培養的學系,將有助於同學未來的職涯發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AI並非僅限於純技術人才,企業更需要跨領域的應用與解決方案。因此,兼具商業思維、管理能力與數據應用能力的資管系學生,在數據驅動決策、企業數位轉型等領域裡,將有更為廣泛的發展機會。若學生對AI有興趣,亦可透過人工智慧應用學程、大數據與社群商務應用等學程,結合理論知識與實務驗證,成為企業急需的「T型人才」。
3. 志願選填建議
在選填志願時,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量:
(1) 興趣與能力匹配:
選擇能發揮自己長處、符合自身興趣的學系,也可透過各大人力銀行進行學職涯探索,未來適合從事相關行業或職務。
(2) 學習資源與發展機會:
研究學校的課程內容、實習機會、師資、業界合作、輔導考取相關證照等,確保未來四年能獲得足夠的學習資源與實踐環境。
(3) 產業趨勢與未來發展:
查詢人力銀行近來與預測發展較多的職缺,亦可評估學系是否提供相關課程與相關證照等培訓機會。
(4) 學校品牌與校友網絡:
學校的資源與人脈可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若能結合學系的教學品質與實務導向,將有助於未來就業或是繼續攻讀研究所。
(5) 雙主修、跨領域學習機會:
若有多元興趣,可選擇有提供雙主修、輔系、國際姊妹校交換學生或國外遊留學的學校,彌補單一學系的限制。
在選填志願時,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量:
(1) 興趣與能力匹配:
選擇能發揮自己長處、符合自身興趣的學系,也可透過各大人力銀行進行學職涯探索,未來適合從事相關行業或職務。
(2) 學習資源與發展機會:
研究學校的課程內容、實習機會、師資、業界合作、輔導考取相關證照等,確保未來四年能獲得足夠的學習資源與實踐環境。
(3) 產業趨勢與未來發展:
查詢人力銀行近來與預測發展較多的職缺,亦可評估學系是否提供相關課程與相關證照等培訓機會。
(4) 學校品牌與校友網絡:
學校的資源與人脈可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若能結合學系的教學品質與實務導向,將有助於未來就業或是繼續攻讀研究所。
(5) 雙主修、跨領域學習機會:
若有多元興趣,可選擇有提供雙主修、輔系、國際姊妹校交換學生或國外遊留學的學校,彌補單一學系的限制。
張怡君也表示,無論最終選擇哪個學系,最關鍵的還是持續學習、培養核心競爭力,建議同學可以及早準備:
(1)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產業界更看重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單純的技術能力,因此建議積極參與相關研討會、競賽與實習,提高自身實務能力。
(2) 培養跨領域能力:未來職場強調跨域整合,就資訊管理系學生而言,可多涉略企業資源規劃、資訊軟體等應用領域,如能在校取得相關證照如ERP等對未來就業多一份競爭力。
(3) 建立人脈與實習經驗:學習過程中參與業界活動、企業實習、國外遊留學,體驗不同文化,累積職場經驗,提升未來求職優勢。
(1)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產業界更看重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單純的技術能力,因此建議積極參與相關研討會、競賽與實習,提高自身實務能力。
(2) 培養跨領域能力:未來職場強調跨域整合,就資訊管理系學生而言,可多涉略企業資源規劃、資訊軟體等應用領域,如能在校取得相關證照如ERP等對未來就業多一份競爭力。
(3) 建立人脈與實習經驗:學習過程中參與業界活動、企業實習、國外遊留學,體驗不同文化,累積職場經驗,提升未來求職優勢。
張怡君指出,AI雖帶動了資訊人才的市場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最終選擇哪個科系,只要持續學習與實踐,未來都能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更多落點分析資訊,請到 https://exam-match.1111.com.tw/
更多落點分析資訊,請到 https://exam-match.1111.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