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私權保護政策 管理者登入 FB粉絲團 職涯發展組 文化大學
> 產業資訊 > AI人才需求調查:智慧賦能再創新局

AI人才需求調查:智慧賦能再創新局

Posted: 2025-05-12

【作者:公關吳佩諭/專題報導】

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5月20日登場,今年以「AI Next」為主軸,聚焦「智慧運算&機器人」、「次世代科技」及「未來移動」3大主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將發表首場主題演講,分享AI與加速運算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突破,屆時勢必全球矚目。

為掌握台灣產業界對AI人才的布局與前景,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針對國內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涵蓋不同業態、產業別、AI導入情形、人才需求變化、關鍵技能需求以及對政府政策的期待等多個面向,以全觀角度剖析AI人才未來之勢。

並於5月28日下午一點半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AI數位轉型論壇-人才優化策略佈局以及如何將AI人才導入企業】,邀請全台人資夥伴齊聚一堂,深入探討AI如何重塑人力資源管理的環節,聚焦AI在招募、培訓、績效管理等核心環節實務應用,深入剖析轉型痛點與解方,協助企業在人資數位轉型路上走得更穩健,誠摯邀請全台人資夥伴共襄盛舉。

AI人才最後一塊拼圖  1111人力銀行攜手輔仁大學  抓痛點
8成企業導入AI技術  近4成企業受惠  顯著提升營運效率
應用領域:產品服務開發 智慧醫療長照 自動化製造 AI客服


台灣科技島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迎接時代浪潮,國內許多大學、職訓機構、企業內訓已紛紛開設AI相關課程,究竟台灣AI人才的最後一塊拼圖缺了什麼?

根據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顯示,有79.78%受訪企業表示「公司已經導入AI技術」,並且有19.85%認為導入後對公司營運有幫助但尚未發揮最大效期,還有18.55%認為有顯著提升營運效率,帶來明顯競爭優勢;不過也有20.05%企業坦言尚無明顯成效導入難度高,19.95%認為影響有限仍在測試階段,21.6%沒有影響或不適合公司現況。整體而言,雖然有將近4成的企業認為AI已經顯著提升了營運效率,但仍有很多企業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完全發揮AI的效益。

結果顯示,當前企業最關注的五大AI應用領域涵蓋了「產品服務開發」、「智慧醫療/長照」、「自動化製造/智慧工廠」、「AI客戶服務/行銷及銷售」以及「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

凌群電腦產品事業中心總處長楊宏祥表示,2022年協助家樂福完成「新一代電商平台-家速配」後,2023年進一步攜手微軟,以Azure OpenAI技術為核心,在「家速配」APP上推出「智能食譜」功能,利用生成式 AI,讓使用者可自1200項菜單中自由選擇,透過「一鍵下單」,進行宅配直送所需食材,為用戶帶來了更加便捷、有趣的購物體驗,一小時就可以送到家非常方便。我們過往實務遇到的困難是企業選用人才沒有標準可參考,期盼政府透過認證的課程或者是結訓證明的方式,來做出可參考的制度指標,協助企業選才更具標準化。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錢宗良 表示,目前AI是百工百業都能使用的工具,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亦非常廣泛,尤其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長照方面會需要AI相關技術的協助,所以透過在職培訓,加強醫師、護理師等現職人員的AI應用能力,已是重要的課題。至於仍在學的學生,則應有跨領域學習的能力,不論是理工、人文社會科系,都應結合AI應用。這些部分除了依靠政府政策外,民間企業也應盡一份心力。

逾4成預期AI人力需求增 急徵:基礎架構 資安倫理 商業戰略
關鍵技能:程式開發 資料工程 模型部署  AI職缺數年增11%


目前企業迫切需求的三種人才類型有:AI基礎架構與運維人才37.24%、AI資安倫理與治理人才33.15%以及AI商業與戰略人才30.89%。顯示企業積極追求產能,也相當重視系統穩定性風險控管,資安與治理已成為經營顯學,企盼透過AI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主任謝邦昌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全球產業數位轉型浪潮下,AI人才已成為推動組織創新與提升競爭力的致勝關鍵,「得人才者得天下」,本調查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共同揭示了企業在AI人才策略上的多元樣貌與挑戰,盼在變化莫測的產業輪動下,協助企業主搶攻契機華麗轉身。

數發部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創院院長何全德提出AI人才培育「335策略」,主張分為三類訓練:AI職能(如資料科學、專案管理)、專業技術(如模型與演算法)、通識素養(全民皆應具備AI知識);三類重點訓練:策略、管理與技術,涵蓋倫理與法規等軟實力;三種人才來源:內部培訓(obscure)、跨領域轉訓(rescue)與國際引進。並強調五大推動原則:體系化、規格化、標準化、實用化與國際化,加速培育AI人才,為台灣國力升級打下基礎。 

調查也顯示,有超過4成的企業預期未來2-3年的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其中包括認為需求大幅增加占22.66%以及需求小幅增加18.35%;另外認為需求持平18.54%,也有20.13%認為需求會減少,還有20.32%表示不確定。

而在企業眼中AI人才應具備哪些關鍵技能?結果顯示,Python/R程式開發能力43.45%是最基礎也最熱門的核心技能,其次則是資料工程27.43%以及AI模型部署26.5%,顯示企業愈來愈重視擁有核心技術的跨領域人才。

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今年4月的AI相關工作職缺數1.4萬個,和去年同期相較,年成長達11%。受到缺工潮影響,各行各業AI人才需求持續升溫,包括人工智慧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以及AI溝通師等,都是近年相當熱門的職缺,致使企業祭出高薪搶才留才。

痛點:無明確職能標準  找不到實作經驗人才  內部缺乏培訓資源
現實:高薪資  高流動  低投資   中小企業AI人才育成困難


雖然企業求才若渴,但是同時也面臨人才痛點包括:「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與「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 AI 人才」(13.28%)幾乎並列第一,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再者「企業內部缺乏 AI 專業培訓資源」(13.24%)與「產學合作不足」(12.93%)也是原因,說明企業在人才培育與接軌學界方面依然存在落差。

進一步觀察AI人才培育不足的因素則包括:AI教育過於理論化缺乏實作經驗36.61%、企業無法快速找到合適AI人才(缺乏媒合機制)36.14%、AI課程內容與業界技術發展不同步35.3%。
 
日前經濟部長郭智輝公開指出,台灣正處於AI發展的關鍵時刻,2030年生成式AI市場規模估達1.5兆美元,目標為培育20萬AI人才,將舉辦競賽活動和研擬租稅優惠吸引更多人投入;數發部將透過算力、資料、人才、行銷和資金5大政策工具,包括提供免費算力和訓練資料,協助建立AI生態系。

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莊雨潔表示,國內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達98%,無法與大型企業的薪資與品牌競爭,培育AI人才只能依賴內部訓練、員工自修、跨部門轉調,在缺乏完整訓練機制與職場導師,企導導入AI應用確實有難度,造成人才難以長期育成。
 
調查更直指,AI人才薪資過高(12.63%)、流動率高難以留才(11.41%)、高層投資意願低(11.48%),在在反映出現實的人力成本考量。整體而言,企業對AI技能需求已從早期演算法導向,轉而強調商業與戰略性,成為企業決策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需要正視的是AI人才問題不只是量的短缺,而是制度難以育成銜接市場需求,企業正面臨「找不到、留不住、難育成」的多重挑戰,需要產官學界共同建構緊密的人才養成計劃與媒合機制,突破瓶頸以深化AI力。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為幫助求職者拓展職涯深度與廣度,1111人力銀行在今年3月底開辦「AI應用規劃師培訓班」,透過大量模擬試題與完整課程內容備考國家iPAS AI應用規劃師證照外,至今已吸引超過600人報名、逾500人實體上課。結訓後獲得主辦單位輔仁大學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和《科技島》核發的「AI應用規劃師培訓一般證照」,學員反應相當熱烈,目前「AI應用規劃師培訓班」正研擬加開場次,協助上班族為自身職能鍍金。

為了全面掌握台灣產業界在 AI 人才需求上的現況、痛點與未來發展趨勢,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針對企業、政府機構、學研單位與非營利組織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公司型態、產業別、AI 導入情形、人才需求變化、關鍵技能需求與對政府政策的期待等多個面向,受訪者來自各類型組織,涵蓋企業、政府機構、學術機構及非營利組織等,顯示調查具多元性與代表性,調查期間自2025年4月18 日至4月30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 1,068 份。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