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職缺暴增!工研院攜手跨域產業培育新世代菁英
Posted: 2025-09-04【作者:記者林育如/台北報導】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由工研院、台達電子、台塑工業等單位所組成,本次共有31名學生獲獎。(圖/工研院提供)
面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綠領人才已成為電力與能源產業的關鍵基石。隨著綠能與電力產業快速發展,綠領人才需求顯著成長,企業急需相關專業人才。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3日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邀請華城電機、達德能源、太平洋電線電纜、亞力電機等業界代表參與,除了頒發獎學金給優秀學子,也邀請海龍離岸風電及台灣汽電共生的青年綠領分享產業發展前景及所需特質,鼓勵更多青年投身電力領域,推動臺灣能源轉型。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指出,極端氣候頻繁影響電力系統,為降低停電風險並確保供電穩定,必須強化電網韌性,導入整合資源規劃(IRP)制度,科學化分析電力供需,建立最佳電力使用組合。他強調,隨著新興能源與電力商機增長,具備跨域能力的T型人才需求尤為迫切,除了電力專業,還需兼具資通訊等橫向技能。
因應產業需求,工研院自2019年起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透過專業課程與獎學金培育本土綠領人才,目前已有389人次獲獎。本次頒獎的31名學生來自北中南各地大學,未來有望成為電力領域中堅力量。工研院也與臺灣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合作推動跨域電力學程,並設置「劉書勝紀念獎」鼓勵在職優秀人才持續在產業發揮所長。
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表示,隨著新能源與電力系統技術演進,產業對跨域人才需求呈爆炸式成長,不僅需傳統電力背景,更要結合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能力,待遇競爭力亦不輸其他熱門行業。他樂見工研院號召產學研攜手孕育人才,期盼得獎學子畢業後能投入電力產業,推動國內智慧電網與永續能源發展。
此外,論壇亦邀請業界代表進行專題演講,分享離岸風電及電廠開發職場實務,讓學生了解產業商機與發展前景。工研院規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已將電力列入永續環境領域,期望透過產官學研合作,培育符合未來需求的綠領人才,搶先布局能源轉型競爭力。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隨著綠能與電力產業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尤其是具備跨域能力的青年人才最受企業青睞。企業若能及早投入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不僅有助於填補市場缺口,也能提升產業競爭力。張篆楷強調,透過工研院與業界的聯盟模式,學生能提前了解職場實務與技能需求,未來進入職場後更能快速上手,為台灣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