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公聽會/中經院王素彎:勞參率提升生育率反降 盼改善育兒矛盾
Posted: 2025-11-18【作者:記者鄧天心/台北報導】
中經院王素彎建議放寬育嬰留停至6歲前,改善職場育兒矛盾。(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惡化,社會與經濟結構面臨深層挑戰,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國人結婚年齡持續上升,2024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已突破32歲、女性逾31歲,創下歷史新高。同年全台新生兒僅13.5萬人,再度改寫低點紀錄。薪資成長停滯與高房價壓力交互影響,讓年輕世代在職場與生活上雙重受限。2025年第一季全台房價所得比高達10.24倍,意味著一般家庭須近十年的所得才能負擔一戶住宅,婚育意願也因此持續下滑。
為探討低薪、高房價與少子化之間的惡性循環,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謝龍介、羅廷瑋共同舉辦「低薪買不起房造就少子化困局?—如何翻轉不婚不生現況」公聽會,邀集產學專家與立法機關共同研議政策出路。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素彎在會中指出,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女性勞動參與,但女性25至35歲族群面臨職場起薪偏低、升遷速度慢及家庭照護壓力等問題,導致生育率反而下降。她認為,女性在事業與家庭間的折衝已成少子化的現實代價,顯示制度缺乏足夠支撐。
王素彎建議,育嬰留職停薪制度應從現行「三歲前、最長兩年」放寬至「六歲前」,以反映多數母親在子女學齡前頻繁進出職場的實況;另參考韓國做法,提供更長期支持並確保申請流程透明,她也主張,三十人以上企業應設有彈性留停、遠距或兼職留職制度,以減輕育兒婦女的薪資與職涯落差,也能緩解缺工壓力。
她指出,目前約27%請育嬰假的婦女重返職場困難,主管機關應主動協助復職與再培訓,並提供心理諮商支援,協助重建立志向與信心。王素彎表示,政府可設立「友善職場就業專區」,整合線上課程與職能認證,協助停職家長再銜接工作,落實實質的職涯回流。
在托育環境方面,王素彎以自身經驗指出,公托資源不足、候補人數眾多仍是常態,建議主管機關定期檢視都會區托育品質與容量,並建立家長查詢平台,公開托育機構評鑑與違規紀錄,以營造安全、可信賴的托育環境。
她強調,少子化已非單一社會議題,而是關乎國家競爭力的長期挑戰,王素彎建議,政府應從國安層級思考人口政策,將住宅、教育與生育結合為整體戰略,例如可推動「只租不售」外的替代方案,讓中產家庭能以可負擔的小坪數房型實現置產,並結合社會住宅與土地政策,減輕青年育兒負擔。
王素彎呼籲,解決少子化不僅要補助生育,更需全面改善經濟結構與照護制度,唯有讓年輕世代兼顧家庭與職場,讓女性在不犧牲職涯的前提下能安心成家,人口下滑的趨勢才可能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