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私權保護政策 管理者登入 FB粉絲團 職涯發展組 文化大學
> 產業資訊 > 少子化公聽會/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江佩芯:讓共育成為生活常態

少子化公聽會/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江佩芯:讓共育成為生活常態

Posted: 2025-11-18

【作者: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研發專員江佩芯。(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台灣社會正飽受少子化、高齡化及勞動力短缺的嚴峻考驗,嚴重阻礙產業發展,並威脅國家長期的競爭力。育兒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家庭與工作無法平衡的困境,是導致國人生育意願持續探底的主因,並加劇缺工危機。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數據調查指出,「五年級生」的男性初婚年齡,平均約28.2歲、女性約24.8歲,然而到了2024年,男性初婚年齡已超過32歲、女性逾31歲,皆創下史上最晚初婚紀錄。

針對此一社會現況,1111人力銀行今(18)日特別舉辦「低薪×高房價×少子化 如何翻轉不婚不生」公聽會,集結專家、學者與政府代表。會議聚焦探討三大主題:「世代婚育觀的斷層與壓力共業」、「經濟現實與居住困境下的育兒難題」以及「從職場性平到家庭平權—打造友善婚育的結構條件」,旨在透過多方觀點的交流與建言,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以期盼扭轉當前社會趨勢。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研發專員江佩芯,今與會時表示,聯盟自2005創立至今,一直在努力推動0到12歲托育的公共話題,期待有朝一日真正做到雙作業、雙照顧的狀態。「該做工作?還是該生育孩子?」已成為台灣如今不得不的趨勢,相對日韓的女性勞參率以M字形呈現,台灣的女性勞參率為倒V型,顯現日韓的女性可能會暫時離開職場,但仍會回歸,台灣女性則是一旦退出後,便很少重回職場,更會因為家庭照顧導致提早退休。

江佩芯指出,在25至64歲主要工作年齡之非勞動力約293.5萬人,其中無就業意願者274.9萬人之中,女性占7成2,近7成因做家事或照顧家人使其不具備就業意願。然而,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023)研究指出,江佩芯也強調女性就業率與生育率的關係已由負轉正,而女性就業的穩定性,正是維持生育率的關鍵。同時以UNFPA聯合國人口基金(2019)報告佐證,廣泛可及、可負擔且高品質的托育服務,並與育嬰假與父母工時制度銜接,是維持較高生育率的一大要件。

將「男性參與」納入核心策略,以及佈建0-6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兩項目標,方可使讓男性擁有育兒的權利,並讓共育成為生活的常態。江佩芯對此回應,「平價、優質、普及的公共托育」,是提升生育率的有效長期投資,且0至2歲幼兒家外送托率應達37%,持續擴張公托和公共家園,實踐我國的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以保母、公共化(公立+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力,擴充2-3歲托育服務量,同時呼籲因兩歲專班設置成本較高(師生比1:8、硬體設備要求較高),地方政府責無旁貸。

回上層